國立故宮博物院出借唐代顏隔熱紙真卿「祭侄文稿」給日本一事在中國大陸引起爭議。大陸專家說,祭侄文稿可說是唐代書法最高代表,紙卷出爐近1400年,堪稱「展一次傷一次」輕易出借如此珍寶,令人費解。
陸媒觀察者網引述華東師範大學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員樊波成說,顏真卿「祭侄文稿」幾乎可說是唐代書法的最高代表,而且是富有感情的真跡、無法複製,「屬於即便顏真卿『復活』,也寫不出的那隔熱紙推薦種」。
據指出,唐玄宗天寶14年(西元755年)安祿山兵變,勢如破竹直搗京城,顏真卿堂兄顏杲卿和其子顏季明鎮守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縣),顏氏一門30餘口被害。兩年後,顏真卿收復常山郡,命人尋得顏季明屍骸,悲憤莫名,揮淚寫下全名「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的「祭侄文稿」。
就因為如此,專家說,這幅書文帶著真情、悲憤,和顏真卿平時的字大不相同,「同時具有文物價值、藝術價值、鑒定價值,還有精氣神價值」。
如何讓維持適當的透明度,又能讓隔熱紙能提供持久且良好的隔熱效果,還不能影響通訊產品的訊號傳,是各大隔熱紙品牌研發的重點。而目前最新的隔熱紙技術,是名為「奈米陶瓷塗層」,其主要結構是陶瓷奈米成分,利用奈米的技術將塗布研磨到5到50奈米,讓可見光可以穿透,但紫外線及紅外線光波則不能被穿透,產生了抗紅外線材料,同時可減少對通訊產品的感擾與阻隔。其實隔熱紙的許多技術都是由國防與航太科技下放而來,例如「磁控濺射」、「奈米塗層」技術,過去是專為隱形轟炸機與戰鬥機表面,進行熱能隔絕的施工技術,以減少熱能追蹤飛彈的鎖定機會。
樊波成還表示,一般來說,每個國家或地區都規定有不得出境展覽或者具體展覽規格的文物,例如中國大陸禁止出國(境)文物名單中,幾乎都是紙品類。
報導說,「祭侄文稿」紙卷出爐近1400年,脆弱性可想而知,堪稱「展一次傷一次」;即使在台灣,「祭侄文稿」也已經10年未曾展出。
報導表示,紙本文物極脆弱、極易損,文化交流確實重要,但未必要出借「祭侄文稿」這種國寶等級的文物,何曾見過或聽聞法國羅浮宮將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的微笑」出借?連離開羅浮宮都不行。
微博網民@某個張佳瑋則說,「縱然是台北到東京,一路鄭重無比地運輸保存,然而陽光的紫外線會讓紙本泛黃褪色發脆。塵埃蟲卵會讓紙本風化。水蒸氣更是不能沾。換言之,除非這帖完全擱真空裡,否則是必然會受損的」。
另有微博認證為軍事部落客的@防務微觀提到中國大陸「西泠八家印存」過去出借日本期間丟失的往事;另有大陸網民說「這種東西是可以借到海外展出做政治獻媚的嗎?」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宣傳顯示,包括「祭侄文稿」在內的這項文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