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18 I/O 開發者大會 8 日登場, Google 提出「 AI 為先」概念,由 Google 執行長皮采( Sundar Pichai )發表主題演講。這也是 Google 從過去的 Mobile First 轉型為 AI First 的第 3 年。顯見 AI 跨足許多領域,早已深入使用者生活中。
於開發者大會上, Google 先是發表旗下機器人學習晶片性能提升台北錄影、 AI 結合語音識別系統,因而對語義能夠有更複雜的處理,還公布更多款人工智能技術的實際產品及應用,例如 Gmail 自動編寫( Autofill )功能、 Google Lens 結合 Google Map 的 AR 導航,以及 AI 管理手機電池耗能等。
其中, Google Assistant 的革新成了本次大會重點,會中發表當前 Google Assistant 的新進展。目前,全球有 5 億用戶的裝置搭載了 Google Assistant ,並且連動超過 5000 件硬體設備,形成龐大物聯網體系。 Google Assitant 也已進入 80 個國家、支持 30 餘種語言。
過去為使用者熟知的 Google Assitant ,如今主打更自然的交流,搭載語音生成模型 WaveNet錄影團隊 , AI 可以合成並發出更加自然的人聲。Google 除發表 6 種口音以展現自然對話,更找來葛萊美獎得主 John Legend 錄音,成為最新的 Google Assistant 之一。在 I/O 大會現場, CEO Pichai 現場展示指令 Google Assistant 預訂餐廳座位, AI 即自行撥打電話給餐廳預約用餐時間,其口吻與真人相近,幾乎真假難辨。
如果可以利用手機中的特殊錄影功能,可以讓影片的效果更豐富。慢動作錄影適合拍攝快速移動的場景,例如拍攝烹飪中的灑調味料、倒液體,或是極限運動中的滑板動作,甚至也可以拍攝情境輔助畫面(B Roll)。而相反的對於長時間的場景,就很適合用縮時攝影來拍攝,例如家中環境改造、家具移動、油漆等,或是植物生長過程,馬路上的人流車流、天空中的雲朵流動等。都可以讓影片更加有氛圍感。另外在觀賞影片時,絕大多數的人可以接受「糟糕的影像+良好的聲音」,而難以容忍「良好的影像+糟糕的聲音」。所以安靜的環境對於收音來說非常重要,拍攝前確認並盡量減少現場會發出噪音的電器,例如電話、對講機、電風扇、冷氣、洗衣機、除濕機等,如果房間內迴音過大,可以拉上窗簾或是鋪上地毯,減少室內台中錄影平滑面的聲音反射。如果在無法避免外界吵雜音量的環境拍攝訪談,那就把收音的麥克風盡量靠近說話人的嘴巴,這種環境可以稍微用領夾式麥克風或是指向型麥克風改善。
此外, Google Assistant 也比原先版本更能理解人們的生活與表達習慣。例如,用戶與 Google Assistant 進行多輪對話時,不再需要每句話都以“ Hey Google ”開頭,改善過往 AI 語音助手難以進行多輪對話的問題。
在 AI 人工智能的應用上, Google 也更加強調人性關懷,對於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 Google 在會場展示利用其 AI 應用在摩斯密碼上,仿造人聲幫助失語人士與外界進行交流。
日前 Google 所發布的 Google Lens 結合人工智能,化身為一隻小狐狸出現在AR 實境中,成了 Google Map 導航時的指路助手。此外, Google Assistant 加入了 Visually assistant 功能,使 Google Assistant 不只對用戶進行語音提示,同時在手機等裝置的屏幕上顯示相關信息,讓系統更加直覺化而便於使用。今年開發者大會現場展示多款新技術,彷彿讓人置身於未來世界中。